前言
因為《結與書》那個系列的關係,所以我就把這套拿出來複習。 這個關聯性是甚麼我就不解釋了。
畢竟是很久以前的作品,那時候看的時候我是覺得還蠻好看的,但本身看過後很難會有想再看一遍的感覺。本身反覆閱讀的價值偏低。
而多年之後,再次翻閱這部作品,可能是隨著年紀增長所以覺得還蠻多地方感覺有點尷尬。
中二的那種。
設定
這本書最重要的設定就是「物靈」。簡單來說就是「萬物皆有靈」的概念。
而物靈本身也擁有非常強大的力量,能發揮出許多奇奇怪怪的能力。
本書的設定本身還算新奇,但作者在運用上卻沒有說到非常好。
首先是物靈的性格本身是有出來,但物靈的能力與物品之間的關聯性我倒是沒有看出來。
就好像書籤的物靈為甚麼能感應到其他物靈的存在?為什麼雨傘可以有隱身效果?
這些都是讓我難以理解的部分。
當然這並非我覺得不好的原因。
我覺得不好的原因,在於男主對待物靈的態度。
男主看得見物靈,可以說他是少數能夠見到物靈的人。所以他對待物品的態度自然跟普通人有所不同。
但從第一集看到第五集,男主給我的感覺我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渣。
但我覺得暫時抽掉第五集來看。因為第五集個人覺得做了一個不好的展開,但這點我打算等之後再聊。
從第一集看到第四集,的確可以感覺到男主是把物靈當作朋友看待。彼此之間互相吐槽、互嗆的互動屢見不鮮,但他們之間就是平等的「朋友」關係嗎?答案是否定的。
說白了,男主就是個慣老闆。他對待物靈就像朋友,但本質上他們根本不是朋友。
男主把物靈當作「工具人」在利用的感覺稍微濃厚了些。無論是要做什麼事、做什麼決定,基本上都是他自己去思考,而物靈就乖乖陪在身邊,就等他要用的時候才貢獻自己的能力。
這點讓我感覺沒有說到非常的好。
物靈在整部作品的存在感在太弱了點。不如說就算男主看不到、聽不到他們,只要他們能展現能力,感覺所有劇情還是能進行下去。
而這點,才是真正最讓我反感的地方。
口口聲聲說甚麼他要替所有物靈找一個家。但實際上他要替他們找的家是甚麼?
我不知道。但我肯定絕對不是個溫暖和樂的家。
再來就是一集登場的物靈很多,但各自幾乎沒有自己的支線延伸出去。導致讀者對主角身邊的物靈根本無法投入太多感情進去。
這也是本書一個蠻大的缺點。
但最過分的,還是最後一集。
再第五集男主被設計服用了抗精神病藥物,而他就看不到物靈。
而他一看不到物靈,就開始各種崩潰。崩潰自己是不是發瘋了,是不是從來就沒有物靈。
看到這邊我就送一個字:渣。
物靈這個概念不是貫穿全劇的設定?我會覺得這應該是絕對不能質疑的底線。
這就好像《哈利波特》演到打佛地魔的最終戰時我們的男主角哈利波特突然發病開始質疑這世界上有沒有魔法,借問我做為讀者該如何反應?
一句話,我會認為男主真的是神經病;而男主又接受物靈幫忙那麼多集,那我會再說他是渣男。
這一路走來的羈絆這麼輕易就被瓦解,說白了有種被當成白癡耍的感覺。
所以單以設定來說,我只能說再加油了。
物靈明明是主體,但他們到底對於主線的推進上,有甚麼實質意義上的作用呢?
劇情
劇情大概是在說男主每一集都會遇到一件跟物靈有關連引發的事件,而他要抽絲剝繭想辦法去理解發生了什麼事情。
一到五集。基本上是毫無關聯的作品。每一集埋的伏筆在當集就能解開九成九,不敢說百分之百是謙虛。
除了人物角色的登場會有影響外,基本上就算沒有照順序閱讀下來也完全沒問題。
這是好是壞,我不清楚──我這邊說得不清楚是針對這種「完全沒有埋之後劇情有關的伏筆」這點。
如果是這部作品的話,就是個雷。
而最關鍵的點還是在第五集。
沒錯,第五集是萬惡之源。
先來談伏筆。
在第一集的最後,男主拿到了一個關鍵道具,而這個關鍵道具很明白的就指出「這對於未來會有幫助」。很明顯就是會貫穿全劇的重要道具。
但實際上呢?第二集用了一次,然後就直接第五集才揭露。
……
果然作者是把讀者當白痴耍,是嗎?
就算扣除掉這點,第五集很多爆點,其實都可以花四集的時間去埋伏筆跟去做暗示,但實際看下來呢,沒有,完全沒有埋。
雖然我的確知道有種寫著寫著突然靈光一現將某些原本沒有安排的地方當作伏筆拿來使用,但通常都會想辦法去掩飾或者是引誘讀者不要意識到這點,但在《時光當鋪》這本書中,給我的感覺算是非常糟糕的那種,簡單來說就是欲蓋彌彰。非但沒有隱瞞,反而還更凸顯出來了。
這邊算是蠻可惜的地方。
再來就是……解謎嗎?
其實我不大確定耶。雖然這部的確有一些解謎要素,但給我的感覺卻沒有再看推理小說的感覺。也不知道謎題是偏簡單來還是怎樣,我是一點都不覺得推理的部分哪裡精彩啦。
不過有一點可以說,那就是對我來說,我會覺得男主的姿態擺得有點高。給我的感覺好像所有事情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完全沒有那種因為找不到真相而感到不甘心的樣子。
而男主的高姿態幾乎是可以說貫穿全劇。因為可能是跟第一人稱有關,所以很多作者所要闡述的想法,都是透過男主這樣第一人稱的視角給描寫出來。所以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是抹不了的。
對於一部作品來說,作者是神,而《時光當鋪》中的男主,最少只比神低半階。
所以我會說這是一部自我滿足的作品。
裏頭還蠻多反社會的思維。但這些思維也不是對於現實社會所做出的反諷,像是「反烏托邦」文學那種類型,反倒像是生在福中不知福的中二小屁孩。
不得不說看著看著是真的有點尷尬。
所以整體來說的話,我還是給不推薦好了。
要闡述自己的價值觀不是說不行,但我覺得太過一廂情願了。
如果要我說的話,男主的價值觀是這個世界的唯一正解──我這麼說應該很多人應該懂吧。
作品呈現給我的感覺,與其說是對於這個社會體系的思考,倒不如更像是在構築自己理想中的「烏托邦」。
這麼做不是不行,但作者似乎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十個人就有十種截然不同的想法,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而那把尺每個人都長得不同。
一件事情誰對誰錯,並沒辦法那麼輕易就能妄下定論。
但很可惜的是我覺得作者太輕易就判斷誰對誰錯,兩者的價值觀別說交手了根本連有沒有正反兩方都不知道。
所以如果是不能理解男主價值觀的人來說,會看得很痛苦。
就算能理解,對於社會的體感越深,也會看得很尷尬。
要我形容的話就好像在網路上的匿名版尋求同溫層的感覺。
──我不需要在意你認不認為我是對是錯,我就是要讓你認為我是對的。
這是我看完書的感想。
結論
物靈設定運用偏淺、存在感偏低。沒有自己的支線,在主線上的作用也偏弱。
劇情編排沒有伏筆,集數間的關聯性偏低。
男主姿態擺得很高,有種高高在上的感覺。
價值觀的闡述偏中二幼稚,看得有些尷尬。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