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心得】鴨川食堂1──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



作品名稱:鴨川食堂1
作者: 柏井壽
出版社:晴好出版

購買連結:博客來
內容簡介:


<<<溫馨治癒系小說─飲食 × 人情 × 推理>>>

  京都東本願寺附近的一棟不起眼的雙層建築,外觀看起來就是一棟普通的民宅,拉開門卻是一間生活氣四溢的庶民食堂,再往裡走,更是一間接受尋找「記憶味道」委託的偵探事務所,至於都是什麼樣的委託呢?就等你進來(翻開這本書)瞧瞧。喔對了,門口還有一隻名為「瞌睡」虎斑貓在睡覺,可以記得摸摸牠。

  來到這間食堂的客人,都帶著各自的故事與思念,只為再嘗一口「烙在心底」的味道。這個探尋再得的過程,都是一道道五味雜陳的人生故事。店主女兒小石,負責前期的訪問與紀錄;而曾經是刑警的店主鴨川流,擅長從蛛絲馬跡中抽絲剝繭,想盡辦法一點一滴還原每一位委託客人的期待。兩個星期後,當熱騰騰的料理端上桌,回憶也隨之甦醒。

  這不只是一間食堂,更是一個讓記憶與情感得以重逢的地方。每道料理,都是一段人生的縮影;每一次重現,都是一場溫柔的相遇。


  「你記憶中的那道菜,是誰為你煮的呢?」
  ── 打開《鴨川食堂》,尋找你心中的味道



※截自博客來

前言


  算是有段時間的作品吧,最近以全新姿態重新出版。

  不過我是第一次接觸這個系列,也應該只會有這一次就是了。


  不是說不好,只是不合我的期待。



  總而言之呢這就是一本我偶然見到,然後有點好奇的作品。

  那開始心得吧。



正文


  故事可以簡單來說是由六個短篇組成。不外乎都是:某位客人有想要尋找的一種味道,然後透過雜誌的一小欄廣告找到這間店,經過一些片段的回憶為線索,最終重新品嘗記憶中的那道料理。


  先說其實我比較多看的是美食漫畫,對於這種有描寫食物的小說比較少看。畢竟本人無法將文字轉換成畫面,寫得再好吃要我能感同身受這真的有點困難。

  所以我直接跳過所有跟料理有關的內容……

  好啦,還是簡單講一下。

  我覺得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有很明顯的「想要解釋給讀者聽」的感覺。

  可能是因為我之前有玩過某款以盲人為主角的遊戲,對於食物的描寫不管是擺盤還是食後感,都覺得有種在「說明」的感覺。

  當然這不算缺點,算是個人問題。


  那接下來說說推理……

  這個也跳過……沒,同樣的梗還是不要連續玩兩次。

  雖然說書腰上的文案掛了「推理」這個字眼,但實際上作品並沒有太多的推理要素。

  雖然要找尋記憶中的味道。可想而知能給出的線索都是片段且零碎的,而要如何從這些線索去找出客人記憶中的味道──

  直接靠劇本。

  我知道這樣寫可能會覺得是貶抑,但因為中間過程完全沒有寫。故事中每一篇都是給出了零碎讓人摸不著頭緒的線索,但是店主聽聞後卻突然有了頭緒,然後出趟門就兩個星期後見了。

  中間的過程完全省略。

  看到最後你只能用「這個人大概腦中內建個chatgpt吧」來解釋。更不用說有些委託就連是在哪裡吃到的都不知道,但店主就是能夠那些線索直接找到正確答案。

  若要舉例的話,就好像人人記憶中的味道是這麼說的:那就像是蔥油餅,但裡面包了熱狗,還加了蛋。

  憑這句話就請猜出是金門──大概就是這麼回事。

  當然我這個題目出得算是仁慈的。因為有些還不是當地特產。

  當然這種通靈的橋段先放一邊,就算有明確指出是在哪裡吃的,也大多是靠著身體力行去找出來的。所以感覺只是委託人不想找罷了。

  如果要用諸位都懂的說法,那就是「伸手黨」。其實資訊都找的到,但就是用問得比較快。


  所以推理不要說太多吧。



  最後是人情。算是這本書的重點所在吧。

  可以說重點不再於老闆如何「找」,而是在於為什麼客人「要找」。

  當然詳細可能就請各位自己去找書來看了。


  不過我不算是高敏感人我自己是覺得客人的故事還好。

  反倒是店主跟他已故的妻子流露出淡淡的情感,較能讓人動容。



結尾


  整體來說,我個人是覺得──還好。

  說不上很好,但也說不上差的作品。


  雖然裏頭有不少明顯現在已經能找到更好的設定與情節。像是女兒的設定我覺得難以體現她扮演的角色。作為一個訪問與紀錄者,我覺得還是由她爸來問會比較快。

  不過整體來說是沒有什麼很嚴重的問題。


  若要形容的話,就像是你跟朋友去一間餐廳。然後你因為一些事情晚到了,而你的朋友已經點了三道菜。並且說:這其中一道菜是這裡的招牌菜,平常若不提前預訂是吃不到的,今天是運氣好才點得到。

  然後你吃了,雖然好吃,但卻猜不出來哪一道是招牌菜。



  或許這本是經典。但作為前浪,已經被後浪推走了。

  這是我讀後的感想。


※以上純屬個人心得 ※封面引用自讀墨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