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心得】用複雜的方式在講一個單純的故事──《地火明疑:少女撿骨師系列》二次閱讀心得

 

 



作品名稱:《地火明疑:少女撿骨師系列》
 
作者:八千子
 
出版社:尖端
 
閱讀級數:1
 
每集售價:320元
 

前言


  這已經是一年前接觸的作品,也在一年前寫下了心得。

  這篇是將當時心得稍微整理過的版本。


設定

  如同書腰所說: 「西方鑑識科學X東方民俗信仰」

  這次分為兩部分來說。


  首先是東方民俗信仰。本書的主題選用的是「撿骨師」 這個行業,以此作為核心去做衍生。

  可能是在下孤陋寡聞、才疏學淺,以及家中信仰緣故,對於這個民俗比較不是很懂。

  根據我查到的資料:撿骨又稱為撿金。是一種二次葬的埋葬方式。

  原本是希望讀完後可以稍微補足這方面的知識,但是看完後仍然是一無所知的狀態。

  感覺之後我上網去查的一些資料比較能讓我更了解這個行業在做甚麼。



  當然不是說小說一定都得那麼硬,每本小說都得往「科普」的方向去走,但這個期望落空莫非我的一廂情願嗎?

  記得在第四十四頁的時候就開始對於撿骨的「傳統習俗」去做一些探討。像是:有什麼習俗、這麼做有甚麼含意、為什麼要這麼做?

  看到這裡我有所期待應該不過分吧XD

  但結果呢,我很失望。因為我看到的就像是一個大學生將google上的資料整理過然後在學校報告的ppt,給我的感覺有點太淺了。

  我期望的是看見作者不單純只是在家裡翻翻書、上網查資料就寫出來的東西,而是真正「了解這一塊」、「有請教過專業人士」才寫下來的那種完全能當做雜誌專欄寫出來的作品。

  但裏頭仍然還有不少像是 我也不知道,但從古流傳至今就是這麼做,所以我們照做 」的字句,讓我真心覺得非常失望。

  後來我自己上網去查有個入行八十年的撿骨師, 在解釋一個流程時是這麼說的:如果不做就會被罵。

  好吧,大概真的是我一廂情願吧。


  至於西方鑑識科學的部分。抱歉個人也覺得實在用得太簡單了。基本上就是「常識」範圍之內吧。

  所以我就來說說兩者結合後的感覺吧。   一句話:書腰是騙人的。

  其實看到最後我只覺得只是在裝神弄鬼,東方民俗信仰並非是推理小說的一環。甚至誇張的說:根本不需要有這個設定也完全沒有問題。

  雖然不能否認作者在講解玄學時已經有使用自己的話去做簡化,讀起來雖然仍然很硬,但已經比起課本還要好懂了。 

  所以這邊先與推理小說分開。

  不得不說作者在講一些「觀念」的時候是真的有貼合主題,前後呼應的部分可稱得上是優秀,不是隨便的拋出一堆設定要讓讀者去消化。第二次閱讀時著實有讓我看到了作者的用心這點是可以大力稱讚的部分。

  不過也就只能稱讚的程度了。畢竟做為一本推理小說,當我必須抽離「推理」這點來談時,應該已經可以打不及格了吧。

  給我的感覺就是沒有很好結合,沒有將設定與推理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雖然可能是受限於題材才不得不這麼做,也可能是書腰帶給我先入為主的感覺,讓我覺得「只有做到這種程度嗎?」,失望的感覺偏多。


角色

   角色的部分不大想談個性,因為太久遠了所以不談。就談談角色間的「對話」。

  簡單來說個人覺得「自言自語」的感覺稍嫌多了點,通常是在討論「玄學」這塊比較硬的話題的時候。

  我不知道該麼說這個感覺,但我很明顯地感覺出為了導正對話走向,所以我要問這個問題的感覺。每一個問題完全沒有偏掉,緊貼著上一句的對話。


  就好像我問說:今天晚上要吃什麼?
  朋友回說:有甚麼可以選?
  我:咖哩飯、烏龍麵或豬排飯。
  朋友:這間店在哪裡?
  我:「新開的店,就在我家出門的那條巷子轉角。」


  有點像是英文課本的對話XD


  感覺出來很多話應該可以一句話就解決,像我的舉例主要講的是「我家附近有間新開的店,有賣咖哩飯、烏龍麵以及豬排飯」,但卻硬要讓兩人一來一往的對話。

  可能因為覺得只給一個人講很乾,所以就切割成這種形式。

  我覺得有很大的一個問題出自於角色知識量的不明確。我承認我國文學的不是很好,提到一些經書或是經典我都不認識,但裏頭的角色呢?他們也是學富五車的學霸嗎?

  這點我抱持著懷疑,雖然我明白如果談論事情時兩人有其中一方智商不在線會很難聊天,但有時總有種為了讓他們能正常對話稍微BUFF一下主角的知識量好了的感覺

  要體現對方的強,OK,我裝傻;對方需要我,沒問題我可以一個打十個。

  看到後來有種在看漫才還是短劇的感覺。只是是演得很刻意的那種。

  不過其他人的心得都沒有提到這點,就當是只有我這麼覺得吧。


劇情


  基本上就是在講推理。推理的部分個人覺得還算可以,普普通通,沒有特別出采的地方……嗎?

  對不起因為年代久遠有點忘了,所以就說說我記得的部分。

  整體看下來有點像是在看《名偵探柯南》中的柯南在辦案的感覺,尤其是那種卡通一集完結的那種事件。常常會有「咦?這樣就知道了嗎?」的感覺。

  有點像是已經看過答案才去做推理的感覺。

  當然也可能是我推理小說看得不多,再加上被那些玄學搞得頭昏眼花所以才會有如此深刻的體會吧。

  至於另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是:節奏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經驗,就是在分組報告討論的時候,可能就某個人有感而發說了個笑話,然後氣氛就拉不回來的情況?

  這本就有給我這個感覺。

  作者很喜歡在講認真的時候穿差一兩句玩笑話,但這個玩笑話對我來說已經破壞了劇情原有的節奏感,導致作者在收回來要認真的時候我仍然以為他在開玩笑。

  我在第一次看到112頁的時後決定重讀。因為我誤會了作者想表達的意思XD

  不知道以後有沒有人能挑戰這個紀錄呢。

  而這點又不只發生一次,就我記錄大概有五次左右吧。

  認真點好嗎XD


  謎題難度,印象中好像不算難。將所有關鍵道具都拿到就可以交卷了,很多時候其實都是主角們自己將劇情給複雜化了。

  整體的連結性較低

  不過這邊就不細談了。因為我忘得差不多了XD

  還真隨便啊,這篇。

  炒冷飯真香。

  最大的缺點還是我說的「玩笑」與「認真」沒有把握的很好。我知道適當的玩笑話可以讓劇情讀起來很輕鬆,但如果破壞掉原先的敘事節奏進而誤會想表達的意思那可就本末倒置了。

  另外補充一點,是我之後才想到的。本作的推理其實也有個地方值得拿來一說,就是共犯。大家應該都知道有無共犯這件事情會大大影響推理的過程以及結果,我如果沒記錯本作在最後有為了自圓其說加入共犯這一設定,但這一加反而會讓人不禁懷疑主角們到底怎麼推理出答案的。


結論


  各方面都有待改進。暫不知道該推薦給誰。


※以上為第二次閱讀心得,純屬個人心得。 ※封面引自讀墨

張貼留言

0 留言